“文化磁力”这样聚人气 让文化可触摸

 新闻资讯     |      2019-06-03 13:59

  5月12日,“文化的力量——2019江西文化发展巡礼展”进入收官日。据主办方不完全统计,持续5天的文化展接待人数逾4.6万人次。记者发现,通过嫁接流行元素、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传统文化变得可“触摸”,文化展会正逐渐融入大众生活。

  消失的“玻璃”让文化可触摸

  “最大的感受是,文化和观众之间的那层‘玻璃’没了。”“60后”李沪城说,过去看文化展觉得枯燥,是因为只能看展板上的图文解说,和被厚玻璃隔绝起来的展品,很有距离感;而这一次,非遗传承人就坐在参观者面前展示技艺,作品也是伸手可触摸。

  据悉,文化巡礼展的主展馆江西省美术馆设置了综合展区、设区市展区和特色展区三大展区,其中设区市展区全方位集中展示了江西各地的特色文化,农耕、陶瓷、书院、儒释道、戏曲、中医药、客家文化等,让观众流连忘返。

  “不好意思,这个不卖。”在萍乡市的展厅内,湘东皮影戏传承人丁永发又婉拒了一位想买皮影的观众。这样的观众每天都有十几个,摸了摸皮影后都想带回家中收藏,但皮影制作工艺复杂,还是丁永发“吃饭”的宝贝,他可舍不得卖。丁永发指着一旁的皮影相框,说那才是可以售卖的工艺品。

  记者注意到,许多展台都有文化衍生品能让观众带回家。大学生何欢就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观展“战利品”——“文化的力量”书签、中医养生文化展台一名老中医给他开的调理药方、非遗传承人帮他捏的泥塑像等。“这次了解了很多巧夺天工的非遗技艺,还有东西能带回去,获得感满满的。”何欢说。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故宫的很多做法都是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互动融合,并且采用年轻人喜欢的时尚方式进行“活化”表达。“把传统文化做成故事IP和形象IP,再植入衍生品,这样的文化传播更有生命力。”

  二维码延伸展陈内容

  如果说消失的“玻璃”缩短了观众与文化之间的距离感,那么随处可见的二维码则突破了展出场地的限制,让观展体验更深入。

  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展区,6块3.2米高显示屏组成的文物“瀑布墙”十分醒目。“这里收藏了百余件馆藏珍宝,比如伏鸟双尾青铜虎,点开图片后可以进行3D互动,您把它转过来会发现它其实是中空的。”江西省博物馆工作人员陈书迁为观众演示如何使用“瀑布墙”。每件文物都对应一个二维码,扫码后能快速将文物图片和介绍下载到手机中。记者看到,一位观众足足在此“扫”了近20分钟才离开。

  南昌市民马女士走出红色家书朗读亭,她的手机里多了一个二维码链接,下载后就能获得她刚刚诵读的裘古怀家书的音频文件。工作人员宋锐斌说,这种诵读方式受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二维码的互动方式让人们有机会再次回味诵读时的热血沸腾之感。

  除了随处可见的二维码,文化巡礼展还大量运用声光电、VR/AR等现代技术手段,把传统与现代、静态与动态、平面与立体有机结合起来:观众通过模拟骑行设备就能开始赣南红色之旅,《天工开物》“跃然纸上”动起来了,无人借阅亭前的机器人能够根据你的“颜龄”推荐适合你阅读的书……

  展会孕育文化力量

  一次文化展无法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事件,却在无形中显露出文化的力量。

  夏布绣是江西刺绣技艺中唯一一个国家级非遗。“有游客在了解夏布绣的技法后告诉我,之前都不知道夏布绣。”传承人张小红说,这让她感觉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路长道远,走出去的同时也要深耕本土。

  七旬老人秦浩在广信剪纸展台前挪不开步子。“很难相信是传统剪纸技艺完成的作品,看上去就像是一张照片。”秦浩说,在非遗展示区看见许多年轻的传承人,这让他感觉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有人,正是他们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8岁的胡轩屹全神贯注地看完了话剧《阳明三夜》。虽然他不懂王阳明在临终之夜关于“良知”的顿悟,但他觉得军帐之夜的王阳明很厉害,用计谋智取宁王、平叛成功。

  据悉,本次文化巡礼展作为江西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大会的一项重要活动,除主展区外,还在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南昌VR/AR科技馆、南昌699文化创意园设分会场,同步与主会场展陈活动衔接。此外,还有优秀本土原创剧目展演、音乐会等10余场丰富的视听盛宴。

  记者想起了在巡展上偶遇的一幕。一名稚童问妈妈“什么是文化”,妈妈指了指旁边正在展示刺绣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回答说:“这个阿姨在绣的东西,就是文化啊。”(袁慧晶黄浩然)

“文化磁力”这样聚人气 让文化可触摸

[ 责编:孙满桃 ]